本章主要以理论为主,附加心理学和哲学相关内容。
快捷导航: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 第四节 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 第五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 第六节 增强权能理论
- 第七节 社会支持理论
- 第八节 优势视角理论
- 第九节 心理社会治疗式
- 第十节 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七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定义
林南(Lin,N)提出了社会支持的定义: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 社会网络: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
- 亲密伙伴:个人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认同和期待彼此负有责任。
- 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
- 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
(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
- 发展因素:一个人对关系的内在呈现是自出生以来就不断发展的。
- 个人因素:主要指个人的人格因素,包括自尊程度、社会性和控制场域对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的影响。
- 环境因素: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更容易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也更倾向于利用支持网络。在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个人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利用相对减少。
二、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应用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社会支持网络反映的是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中各系统的关系状态。在对困难人群实施帮助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作出必要的评估,确定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其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够帮他们建立哪些新的联结。
- 在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使社会支持网络切实发挥功能。社会支持网络通常能够在预防、治疗和恢复这三个层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