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以理论为主,附加心理学和哲学相关内容。
快捷导航: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 第四节 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 第五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 第六节 增强权能理论
- 第七节 社会支持理论
- 第八节 优势视角理论
- 第九节 心理社会治疗式
- 第十节 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九节 心理社会治疗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观点
(一)理论框架
- 核心概念是“人在情境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分析影响人的因素的焦点是个人、环境和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 引入系统论的概念。强调个人生活环境包括多个开放系统,每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个人的行为发生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中。
- 引入了社会角色的概念。一个人生来就要面对外在环境对他的角色期待。角色期待作为环境要素的具体呈现,与个体的行为紧密关联。
(二)主要观点
- 环境具有整体性。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状况是否能支持他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同时要关注其对具体生活状况的看法和心理感受。
- 特别强调人格成长与外在环境的关联性和个人自我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 更关注服务对象的可以被意识到的、对当前生活的回应方式。
- 更关注人们面对的现实状况和对现实状况的心理反应。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 在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开展社会工作时,在具体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还要挖掘服务对象的能力。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服务对象容易改变的不是所出现的问题,而是其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积极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发掘服务对象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探索服务对象曾经做过哪些努力以对抗当前所面对的问题,进而发掘服务对象的能力。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开展有效服务的前提是建立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信任的关系。建立这种信任关系的理论假设是: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都是生活的专家。
①服务对象最了解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要求。
②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服务对象的状况作出专业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