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以理论为主,附加心理学和哲学相关内容。
快捷导航: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 第四节 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 第五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 第六节 增强权能理论
- 第七节 社会支持理论
- 第八节 优势视角理论
- 第九节 心理社会治疗式
- 第十节 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八节 优势视角理论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理论框架
(一)优势
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
(二)增强权能
增强权能的目标需要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民主充满信心。
(三)成员资格
成员资格是一种身份、一种权利、一种参与的机会和责任。优势视角承认我们服务的所有人同我们一样,是同一类成员,并享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
(四)抗逆力
抗逆力并不是对困难和伤痛的忽视,而是面对磨难的抗争能力。伤痛是真实发生的,但这样的经历对人生有指导意义。
(五)治愈和整合
治愈意味着整合和调动身体与心灵的机制,去面对障碍、疾病和断裂。
(六)对话与合作
对话需要有同理心、对他人的包容和认同。合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成为其代理、顾问,与他们一起创造利益。
(七)悬置怀疑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悬置对服务对象的怀疑,从信任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去建构专业关系。
二、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的原则
- 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
- 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 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 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必须是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实务考试中,可以将上述五点写进考卷,并在每点写完后,根据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